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教育理念與信仰

一、對學生而言-教育是包容而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對教師而言-教育是溝通而彼此激勵的過程

三、對家長而言-教育是互助合作而雙贏的過程

四、對環境而言-教育是境教而潛移默化的過程

五、對社會而言-教育是向上輪動而轉換的過程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當學生不專心時

  1.讓學生動手做

  2.與學生遊戲

  3.戲劇教學

  4.運用多媒體

  5.戶外教學

  6.自主學習

  7.閱讀

  8.教材生活化

  9.以動養靜

10.靜坐自覺

建立學校本位特色課程

  1.仰賴堅定明確的校長領航

  2.加強課程發展的溝通倡導

  3.激勵學校教師的專業熱忱

  4.提升行政團隊的執行效能

  5.勾勒學校特色的策略目標

  6.平衡功績主義的價值思維

  7.構建課發組織的標準作業

  8.鼓勵教育現場的行動研究

  9.發展務實致用的多元課程

10.促進不同學科的互動對話

11.整合群科設備的使用綜效

12.正視適性揚才的學生需要

13.建立親師互動的閱聽機制

14.結合社區資源的攜手成長

15.落實課程發展的評鑑回饋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Time is Money

時間管理迷思

1.每一分鐘都不浪費
  ==>善用80/20法則,勿將所有行程排滿

2.誰先來就先做誰的
  ==>工作如雪花般飛來,依序排定,並評估重要性,給予明確回應時間點


3.做不完就加班
  ==>拒絕、求助、分類,做的完就一定可以

4.讓我考慮看看
  ==>不懂說NO,就是累死自己;最佳方式:幫他想辦法

----------------------------------------------------------------------------

做好分類,做最重要的事情才可以發揮最大的成效

重要且緊急:

重要不緊急:

緊急不重要:

不緊急也不重要: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1.方向要對:不管飛得多麼快的飛機,只要方向錯了,一切都白搭。


  2.從結果倒推:一般人排計劃,很容易從前面往後排,其實時間達人的作法,都是從截止日那天往前倒推。     3.以週為單位規劃:在規劃時,記得打破以「日」為計劃單位的想法,以「週」為單位來規劃    4.今天就規劃好明天:趁記憶猶新,今天下班前,就規劃好明天的工作。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流程管理 vs.時間管理

讓你的流程管理變簡單


~關鍵觀念~ 知識管理+良好習慣

工作流程的管理:

藉由有效的文件蒐集系統來簡化及縮短工作流程,將檔案透過準確、即時之系統作業流程提供機關內部成員或機關外民眾應用。


顧客導向服務體系之流程管理:

顧客為核心焦點,採取PDCA 『計畫(Plan)、執行(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管理手段,以整合的流程與團隊運作方式來推動流程管理,以資訊科技做為流程管理的策略手段,而整體流程管理系統的最終目標就是追求品質、速度、以及高度的顧客滿意。


~管理訣竅~


電子化作業所需檔案系統須考量的要點:

1.高容量且具彈性相容之檔案處理能力。

2.可與既有系統之檔案蒐集功能直接整合

3.提供使用者快速應用的支援。

4.具彈性之元件結構以利進一步發展與強化。




準時下班的十大理由:

1、讓你更有效率。 (一味工作不思考,容易作虛工,無法看見事情的全貌)

2、對你的上司有教育作用。 (勿讓上司以工作時間長短來評估你工作的表現)

3、對你的屬下有教育作用。 (讓下屬瞭解須在工作時間內完成)

4、迫使你釐清價值觀。 (生命需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5、讓你走在時代尖端。 (善用時間管理,拒絕長時間工作,是領導者具備能力之一)

6、讓偶一為之的加班變得有趣。 (團隊共融,建立革命情感)

7、讓你免於枯竭的惡性循環。 (消磨熱誠)

8、讓你善用休閒時間。 (生命歷程應像一道彩虹,多元學習)

9、讓你更健康。 (工時過多,效率遞減)

10、讓你更懂得去愛。 (好友會記得歡笑,而非自己的升遷)



讓你的時間管理更有效率


~關鍵觀念~

時間管理的目的:

避免人們變得過度組織化、極端忙碌,或被逐漸消失的一分一秒控制。時間問題就是管理問題,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的功能:

1、增進個人身心健康。

2、合理促進人際關係。

3、有效處理公私事宜。


~管理訣竅~


開發時間的方法:

1. 時間伸縮試驗:時間開發的首先前提是我們對從事的工作感興趣,並且盡可能的以全部的精力去對待它。

2. 海綿擠水法:時間像海綿,只要一擠就能溢出「水」來。若能推掉不必要的應酬,進行時間資本的原始累積。

3. 活用空檔時間。

4. 當機立斷,以免錯失良機

5. 突出生活重點。

6. 良好的心態。

7. 勇於迎接挑戰。

8. 認清自己。

9. 預測自己。


時間管理的方法:

1.全面性的檢查你目前擁有的時間和極待解決的課題,將時間做適當的分配,分別用於不同的主題。

2.設法找到時間曲線中的黃金時段,把比較重要的工作安排在這黃金時段做。

3.依據人生規劃制定計劃,培養規律性運用時間的習慣。

4.節制應酬,適可而止。

5.妥善利用零星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良好習慣:

1.珍惜時間的習慣。

2.選擇事情的習慣。

3.優先順序的習慣。

4.凡事計劃的習慣。

5.機動調整的習慣。

6.講究方法的習慣。

7.事後檢討的習慣。

8.量力而為的習慣。

9.不斷學習的習慣。

10.輕鬆愉快的習慣。

11.以終為始的習慣。


摘自e等公務員網站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影響教育改革的主要社會思潮


1.新右派(The New Right)

2.全球化(globalisation)

3.市場化(marketisation)

4.去中央化(decentralisation)

5.女性主義(Feminism)

6.馬克斯主義(Marxism)

7.新馬克斯主義(new-Marxism)

8.西方馬克斯主義(West-Marxism)

9.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10.後資本主義(post-capitalism)

11.後福特主義(post-Fordism)

12.後殖民主義(post-colonalism)

13.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開會一把罩

開好會,成為致勝關鍵。 開會,開啟智慧 。好的會議要能做出決策並執行。

一、 制訂議題
        在開會之前,您必須能清楚的陳述出「會議的目的」,也就是最後要得到什麼結果?議題訂的越清楚,會議成功的目標就越大。例如:如果希望與會者能討論出業績提升的方法,會議主題就不能訂為「業務報告」。
         開會,別開「大雜會」 在制訂議題時也不要太貪心,不要存在:「好不容易才把人集合,把所有要討論的事項都開一開。」想在一場會議裡網羅全部的主題,這樣只會模糊會議焦點,把會開成大雜會 。


二、邀對的人&事先準備

      1.誰是會議參加者

        能提供重要意見與資訊的人,別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士全都一起叫進來開會,那只會增加會議的複雜度。

      2.議題的背景資訊
        也就是目前手邊有的資訊、可以在會議前準備的資訊、或目前受限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就能事先提供給與會者,讓他們在參加前對議題能預作準備。


三、會議架構規劃

        會議應該比照大型正式會議,準備議程表,內容包括:
         1.會議主題。
         2.開始時間與所需時間。
         3.議題。(記得從最重要的議題開始安排)
         4.每個議題的相關責任人。
         5.每個議題所需的相關時間。


四、通知與會者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接到了一份會議通知只有時間和地點,或接到了通知開會的電話,只說:「反正你來參加就對了!」想到要參加這樣的會議,是不是另人頭皮發麻?

   讓與會者瞭解自己的責任
        在議程訂出來之後,一一通知與會者,並告訴他們事先準備的方向、被分配到的發表時間、希望報告的內容、即將進行的討論主題...讓使用者可以事先準備相關的資料與簡報,也能幫助所有與會者以更短的時間進入主題


五、會議角色分工


    1.會議主持人(facilitator)

        負責讓會議順暢進行,且擔任守門員的角色,隨時把走偏了的成員拉回會議主題。

    2.會議記錄員
        會議記錄並非一字不漏的紀錄,任務是記錄決議完成的事項與等待再度討論或決議的事項,作為下次開會的依據。

    3.計時員(time keeper)
        提醒大家依照時程進行會議,在科技大廠 Intel 的會議中,計時員是最有權力的人,只要他說時間到,老闆也必須閉嘴。


六、會議記錄

        那麼您的公司都在會議結束多久之後完成會議記錄呢?或是根本有時就讓它過去?

        英代爾公司規定,會議記錄必須在每一場會議完成後2小時就發出

        而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則規定,會議記錄一定當場以電腦完成。且若事先發的會議資料不足,就寧可取消會議。